系統(tǒng)參數(shù)發(fā)生變化或改動滤重、機械故障蔼处、機床電氣參數(shù)未優(yōu)化電機運行異常、機床位置環(huán)異撑棠樱或控制邏輯不妥,是生產中數(shù)控機床加工精度異常故障的常見原因,找出相關故障點并進行處理,機床均可恢復正常饼簸。
生產中經常會遇到數(shù)控機床加工精度異常的故障。此類故障隱蔽性強遗挚、診斷難度大倾皿。導致此類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五個方面:(1)機床進給單位被改動或變化。(2)機床各軸的零點偏置(NULLOFFSET)異常勃犬。(3)軸向的反向間隙(BACKLASH)異常惩阶。(4)電機運行狀態(tài)異常,即電氣及控制部分故障。(5)機械故障,如絲桿扣汪、軸承断楷、軸聯(lián)器等部件。此外,加工程序的編制私痹、刀具的選擇及人為因素,也可能導致加工精度異常脐嫂。
1.系統(tǒng)參數(shù)發(fā)生變化或改動
系統(tǒng)參數(shù)主要包括機床進給單位统刮、零點偏置紊遵、反向間隙等等。例如SIEMENS侥蒙、FANUC數(shù)控系統(tǒng),其進給單位有公制和英制兩種暗膜。機床修理過程中某些處理,常常影響到零點偏置和間隙的變化,故障處理完畢應作適時地調整和修改;另一方面,由于機械磨損嚴重或連結松動也可能造成參數(shù)實測值的變化,需對參數(shù)做相應的修改才能滿足機床加工精度的要求鞭衩。
2.機械故障導致的加工精度異常
一臺THM6350臥式加工中心,采用FANUC0i-MA數(shù)控系統(tǒng)学搜。一次在銑削汽輪機葉片的過程中,突然發(fā)現(xiàn)Z軸進給異常,造成至少1mm的切削誤差量(Z向過切)。調查中了解到:故障是突然發(fā)生的论衍。機床在點動瑞佩、MDI操作方式下各軸運行正常,且回參考點正常聚磺;無任何報警提示,電氣控制部分硬故障的可能性排除。分析認為,主要應對以下幾方面逐一進行檢查智谓。
(1)檢查機床精度異常時正運行的加工程序段,特別是刀具長度補償莹宁、加工坐標系(G54~G59)的校對及計算。
(2)在點動方式下,反復運動Z軸,經過視嚎蛀、觸审腺、聽對其運動狀態(tài)診斷,發(fā)現(xiàn)Z向運動聲音異常,特別是快速點動,噪聲更加明顯。由此判斷,機械方面可能存在隱患缰畦。
(3)檢查機床Z軸精度确列。用手脈發(fā)生器移動Z軸,(將手脈倍率定為1×100的擋位,即每變化一步,電機進給0.1mm),配合百分表觀察Z軸的運動情況。在單向運動精度保持正常后作為起始點的正向運動,手脈每變化一步,機床Z軸運動的實際距離d=d1=d2=d3…=0.1mm,說明電機運行良好,定位精度良好肥稠。而返回機床實際運動位移的變化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①機床運動距離d1>d=0.1mm(斜率大于1);②表現(xiàn)出為d=0.1mm>d2>d3(斜率小于1)我昵;③機床機構實際未移動,表現(xiàn)出最標準的反向間隙;④機床運動距離與手脈給定值相等(斜率等于1),恢復到機床的正常運動里状。
無論怎樣對反向間隙(參數(shù)1851)進行補償,其表現(xiàn)出的特征是:除第③階段能夠補償外,其他各段變化仍然存在,特別是第①階段嚴重影響到機床的加工精度因震。補償中發(fā)現(xiàn),間隙補償越大,第①段的移動距離也越大。
分析上述檢查認為存在幾點可能原因:一是電機有異常鳞编;二是機械方面有故障汁蝶;三是存在一定的間隙。為了進一步診斷故障,將電機和絲杠完全脫開,分別對電機和機械部分進行檢查论悴。電機運行正常掖棉;在對機械部分診斷中發(fā)現(xiàn),用手盤動絲杠時,返回運動初始有非常明顯的空缺感。而正常情況下,應能感覺到軸承有序而平滑的移動膀估。經拆檢發(fā)現(xiàn)其軸承確已受損,且有一顆滾珠脫落幔亥。更換后機床恢復正常。
null
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lián)網察纯,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帕棉,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饼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fā)布香伴、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具则,不為其版權負責即纲。如果您發(fā)現(xiàn)網站上所用視頻、圖片博肋、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低斋,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并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立即刪除內容刹震,以保證您的權益司逗!聯(lián)系電話: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擎若。
- 暫無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