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速器結構與原理
寶馬 i3 的變速器由寶馬集團自行研發(fā), 變速器的生產(chǎn)也由寶馬 Dingolfing 工廠相關部門負責女溺。 變速器總傳動比為 9. 7 ∶ 1, 因此變速器輸入端的轉速是變速器輸出端的 9. 7 倍饿敲。該傳動比通過兩個圓柱齒輪對來實現(xiàn), 因此在變速器內(nèi)輸入軸旁還有一個中間軸晒衩。變速器輸出端處的圓柱齒輪與差速器殼體固定連接在一起并驅動差速器。變速器內(nèi)部齒輪結構如圖 3-72 所示山橄。差速器將轉矩分配給兩個輸出端并在兩個輸出端之間進行轉速補償综非。 圖 3-73 所示的結構示意圖以簡化形式展示了變速器內(nèi)的轉矩傳輸情況。
特斯拉驅動單元設有—個單速齒輪減速齒輪箱, 位于電機和變頻器之間, 如圖 3-74 所示傅煎。變速器通過兩個相等長度的驅動軸與后輪連接, 采用雙級減速和三軸副軸結構琴偿。鑄鋁變速器外殼配有齒輪箱、變頻器透氣孔伴乐、 注油和排水塞划葫。 檔位選擇器和變速器之間沒有機械連接。變速器齒輪組是常嚙合的擒抠。變速器沒有機械空檔或倒檔,沒有停車棘爪扶眼。反向驅動由反轉電機轉矩的極性來實現(xiàn), 空檔則通過電機斷電來實現(xiàn)。
減速器拆裝與檢測
以北汽新能源 EU5 車型為例, 該車減速器總成拆裝步驟如下瑰跳。
1) 拆卸前熟知新能源汽車高壓安全操作規(guī)范忍坯。2) 拆卸蓄電池托盤猛珍。3) 拆卸電動真空泵總成。4) 拆卸兩側半軸總成谁媳。5) 拆卸電機前部擋板陕匿。6) 將動力總成舉升裝置置于動力總成下部, 如圖 3-75 所示。7) 拆卸后懸置與減速器固定螺栓 A 與螺栓 B, 如圖 3-76 所示克锣。
螺栓 A 規(guī)格: M14×1. 5×80; 緊固力矩: 150 ~ 170N·m; 使用工具: 21mm 六角套筒茵肃。螺栓 B 規(guī)格: M12×1. 25×80; 緊固力矩: 85 ~ 95N·m; 使用工具: 15mm 六角套筒。
10) 旋出左懸置支架與減速器固定螺栓, 取下左懸置支架, 如圖 3-79 所示娶耍。螺栓規(guī)格: M10×1. 25×50; 緊固力矩: 60 ~ 70N·m; 使用工具: 13mm 六角套筒免姿。11) 旋出固定螺栓 A 與螺栓 B, 拆下 P 位電機總成, 如圖 3-80 所示饼酿。螺栓 A 規(guī)格: M6×1. 0×40; 緊固力矩: 8 ~ 10N·m; 使用工具: 10mm 六角套筒榕酒。螺栓 B 規(guī)格: M6×1. 0×15; 緊固力矩: 8 ~ 10N·m; 使用工具: 10mm 六角套筒。12) 安裝以倒序進行, 同時注意以下事項: 驅動電機花鍵 A 區(qū)域與減速器連接花鍵 B 區(qū)域需要均勻涂抹潤滑脂, 如圖 3-81 所示故俐。潤滑脂規(guī)格: 德國力魔 LM48 潤滑脂, 用量 20g想鹰。
減速器故障排除
二. 混動車型變速器
混動變速器結構與原理
豐田 P410 混合動力汽車傳動橋總成包括 2 號電動機發(fā)電機 ( MG2) ( 用于驅動車輛) 和 1 號電動機發(fā)電機 ( MG1) ( 用于發(fā)電) , 采用帶復合齒輪裝置的無級變速器裝置。 該傳動橋應用于豐田雷凌-卡羅拉雙擎药版、 第 7 代凱美瑞混動辑舷、 第 3 代普銳斯、 雷克薩斯 CT200H 與 ES300H 等車型上槽片。
此混合動力傳動橋系統(tǒng)使用電子變速桿系統(tǒng)進行換檔控制何缓。 傳動橋主要包括 MG1、 MG2还栓、 復合齒輪裝置黑声、 變速器輸入減振器總成、 中間軸齒輪氓暖、 減速齒輪失能、差速器齒輪機構和油泵, 組成部件如圖 3-82 所示。
傳動橋為三軸結構: 復合齒輪裝置账姜、 變速器輸入減振器總成饵臀、 油泵、 MG1 和 MG2 安裝在輸入軸上; 中間軸從動齒輪和減速主動齒輪安裝在第二軸上; 減速從動齒輪和差速器齒輪機構安裝在第三軸上; 齒輪組組成如圖 3-83 所示插涛。
發(fā)動機鹉灼、 MG1 和 MG2 通 過 復 合 齒 輪 裝 置 機 械 連 接。每 一 個 行 星 齒 圈 與 復 合 齒 輪 機 構 結 合, 如圖 3-84 所示叉弱。復合齒輪裝置包括動力分配行星齒輪機構和電動機減速行星齒輪機構, 各行星齒圈與復合齒輪集成于一體温盅。另外, 此復合齒輪還集成了中間軸主動齒輪和駐車檔齒輪。
動力分配行星齒輪機構將發(fā)動機的原動力分成兩路: 一路用來驅動車輪, 另一路用來驅動 MG1梢拜。因此, MG1 可作為發(fā)電機使用改耽。為了降低 MG2 的轉速, 采用電機減速行星齒輪機構, 使高轉速牡鸥、 大功率的 MG2 最佳適應復合齒輪。該齒輪裝置結構如圖 3-85 所示斑匪。
4EL70 是一個全自動后輪驅動變速器, 包含一個電子控制型連續(xù)可變電動變速器呐籽。它包括 1 個輸入軸、 3 個靜止式和 2 個旋轉式摩擦離合器總成蚀瘸、 1 個液壓增壓和控制系統(tǒng)狡蝶、 1 個電動油液泵、 3 個行星齒輪組和 2 個電動驅動電機贮勃。其內(nèi)部結構如圖 3-86 所示, 機械部件如圖 3-87 所示贪惹。
混動變速器數(shù)據(jù)流分析
以比亞迪 6HDT45 變速器為例, 對其數(shù)據(jù)流進行分析。
變速器的故障診斷經(jīng)常需要從數(shù)據(jù)入手, 常用的數(shù)據(jù)主要包括: 發(fā)動機轉速寂嘉、 輸入軸轉速奏瞬、 離合器實際壓力、 促動器位置泉孩、 促動器中位置等硼端。下面介紹各主要數(shù)據(jù)的正常范圍及故障的診斷。
(1) 離合器實際壓力離合器實際壓力一般在 300 ~ 2800kPa 之間寓搬。當離合器處于 分 離 狀 態(tài) 時, 離 合 器 實 際 壓 力 一 般 在 300 ~500kPa 之間; 當離合器處于結合狀態(tài)時, 離合器實際壓力 一 般 在 800kPa 以 上珍昨。離 合 器 壓 力 數(shù) 據(jù) 如 圖 3-88所示。
如果出現(xiàn)離合器 壓 力 在 2800kPa 以 上, 踩 下 加 速踏板, 發(fā)動機轉速 飆 升, 車 速 提 升 緩 慢, 則 說 明 離 合器打滑, 一般是由離合器片燒損導致, 需更換離合器盲妈。 如果出現(xiàn)離合器壓力低于 300kPa, 一般會出現(xiàn)行駛中突然熄火和無動力輸出故障, 可先檢查變速器油量是否不足, 油量不足需補加變速器油, 若油量充足則更換電液模塊, 若故障還沒消除的話則拆箱檢查问锋。
(2) 離合器滑磨點離合器滑磨點一般在 600 ~ 1000 之間, 會隨著車輛的使用情況發(fā)生變化, 如圖 3-89 所示。 離合器滑磨點過小會造 成 的 故 障 現(xiàn) 象 一 般 有 起 步 發(fā) 沖 和 升 檔 頓 挫棠蹬。 離合器滑磨點過大會造成起步遲鈍故障, 也會出現(xiàn)升檔頓挫描琉。 發(fā)生離合器滑磨點過大或者過小時, 可熱車之后再操作離合器自適應, 若故障仍無法排除故障需更換離合器。
(3) 促動器中位促動器中位即撥叉中位, 促動器 1 為 1 / 3 檔撥叉,促動器 2 為 2 / 4 檔撥叉, 促動器 3 為 5 檔撥叉, 促動器 4 為 6 / R 檔撥叉, 促動器 5 為 EV 檔與充電檔撥叉拉拨。因為促動器 1臭脯、 2、 4旦坷、 5 均控制兩個檔位, 故有一個中間位置為 N 位狀態(tài)谒娩。促動器中位值范圍 ( 圖 3-90) : 促動器 1 一般在 1170 ~ 1330 之間; 促動器 2 一般在 1160 ~ 1320 之間; 促動器 3 一般在 1130 ~ 1290 之間; 促動器 4 一般在 1120 ~ 1280 之間; 促動器 5 一般在 1100 左右( 后期可能改變) 。 若中位值不在對應范圍會出現(xiàn)掛檔打齒庶鸡、 異響或某檔掛不到位等故障, 出現(xiàn)這些故障時可以先檢查電液模塊和自動變速器控制單元 ( 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 TCU) 插接件是否連接好, 針腳有沒有歪斜, 若無異常則更換電液模塊, 若故障仍未排除的話需更換變速器處理嵌障。
(4) 促動器位置每個促動器有一個位置傳感器, 用于感應促動器位置, 正常情況下促動器位置傳感器數(shù)值在-11 ~11mm 之間, 超過 11mm 的話就會報錯, 出現(xiàn)故障。促動器位置傳感器數(shù)據(jù)如圖 3-91 所示沈宛。促動器位置在 1 / 4 / 5 / 6 / 充電檔時, 促動器位置傳感器數(shù)值為正值; 在 2 / 3 / R / EV 檔時, 促動器位置傳感器數(shù)值為負值; 空檔位置為 0畦盏。圖 3-91 中促動器 1 為 10. 22, 促動器 3 為 0. 01, 1 / 3 檔撥叉和 5檔撥叉在充電檔位置, 促動器 2 數(shù)值為 - 9. 47, 2 / 4 檔撥叉在 2 檔位置, 促動器 5 數(shù)值為 - 8. 09, 5 / R檔撥叉在 R 位。(5) 油泵信息HEV 模式下 P 位析既、 D 位 數(shù) 據(jù) 流 信 息 如 圖 3-92 和 圖 3-93 所 示: 油 泵 壓 力 在 - 1. 38 ~ 21. 8bar 之 間(1bar = 105 Pa) ; 電 機 運 行 占 空 比 在 0% ~ 100% 之 間; 電 機 使 能 信 息 為 使 能-禁 止; 電 機 轉 速 在 0 ~10000r / min 之間躬贡。
(《新能源汽車維修完全自學手冊》)
聲明:本網(wǎng)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谆奥,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wǎng)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拂玻,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酸些。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wǎng)友自主投稿和發(fā)布、編輯整理上傳檐蚜,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魄懂,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fā)現(xiàn)網(wǎng)站上所用視頻闯第、圖片市栗、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咳短,我們將根據(jù)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并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立即刪除內(nèi)容填帽,以保證您的權益!聯(lián)系電話: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诲泌。
- 暫無反饋